科学家们测量了人类思维的精确速度,结果解释了很多

2025-08-15 10:12来源:本站

  

  

  科学家已经量化了大脑处理人类思想的速度极限,揭示了为什么我们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想法。

  人体的感觉系统,包括眼睛、耳朵、皮肤和鼻子,以每秒10亿比特的速度收集我们周围环境的数据。

  人体的感觉系统,包括眼睛、耳朵、皮肤和鼻子,以每秒10亿比特的速度收集我们周围环境的数据。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处理这些信号的速度只有大约每秒10比特——比输入速度慢数百万倍。

  比特是计算信息的基本单位,一个典型的wifi连接每秒处理大约5000万比特。

  大脑有超过850亿个神经元,其中三分之一参与高级思维,位于大脑外侧更发达的皮层区域。

  研究人员评估了现有的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文献,如阅读、写作、玩电子游戏和解魔方,并计算出人类的思维速度为每秒10比特——他们称这个数字“极低”。

  该研究的合著者马库斯·迈斯特说:“每一刻,我们都从我们的感官所接收的万亿字节中提取出10个比特,并利用这10个比特来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并做出决定。”

  “这引发了一个悖论:大脑是如何过滤所有这些信息的?”

  大脑中的单个神经细胞被认为是强大的信息处理器,可以轻松地每秒传输超过10比特的信息。

  然而,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无助于如此高速的思维处理,使人类的思维相对较慢,无法同时处理多个想法。这就避免了像国际象棋玩家能够想象出一系列未来的移动,并让人们一次只能探索一种可能的序列。

  科学家们说,大脑中这种“速度限制”悖论的发现值得进一步的神经科学研究。

  科学家推测,这种速度限制可能出现在最早有神经系统的动物身上。这些生物的大脑很可能主要用于导航,以寻找食物并远离捕食者。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由于人类大脑从这些简单的系统进化到遵循路径,因此我们可能以类似的方式一次只能遵循一条思想“路径”。

  他们写道:“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一个生态位,在那里,世界的发展速度足够慢,使生存成为可能。”“事实上,只有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才需要每秒10比特的速度,而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环境变化的速度要慢得多。”

百读八八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