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05:47来源:本站
来自京都大学、西西加速器科学中心、理研、立教大学和东北大学的科学家团队首次捕捉到了非自然发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电子散射现象。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自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原子核的尺寸是有限的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成像技术来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结构。这种技术需要一种能够在飞米尺度上工作的“飞镜”。在这项研究中,团队成功构建了一个这样的系统。
研究团队利用粒子加速器激发电子,这些电子被引导到碳化铀靶上,产生了铯-137离子流。这些离子随后被导入团队设计的自约束放射性同位素离子靶(SCRIT)系统中。
在SCRIT系统中,离子被捕获在一个与电子束对齐的三维空间内,电子与离子发生碰撞。研究人员通过磁谱仪记录了这些碰撞产生的干涉模式,从而捕捉到电子散射现象。
这一系统的成功运行标志着科学家首次记录并观察到这种散射现象。它不仅为研究其他短寿命原子核的散射提供了新的途径,还展示了飞频示波器的潜力——一种在飞米尺度上工作的示波器。研究团队认为,这项技术最终可能帮助发展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原子核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