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崛起之路

2025-08-13 17:00来源:本站

  

  近年来,随着极右翼政治力量的复苏,历史的警钟再次响起,提醒人们警惕极端组织的崛起和衰落所带来的恐怖后果。20世纪30年代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就是一个经典案例。2015年,伯尼·桑德斯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提到了纳粹主义的幽灵,而希拉里·克林顿在2023年的《观点》节目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通过ABC新闻)。这两次发言都提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希特勒是在1932年通过合法选举上台的。

  纳粹党的权力来自于德国选民的支持,这是一种对法西斯主义历史的简化解释,假设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推动了希特勒的上台(《大西洋月刊》)。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它忽略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政治的复杂性,包括魏玛共和国的体制、纳粹的策略以及其支持者的真实情况。整个事件更像是政治和媒体的投机游戏,背后有暴力的支持。继续阅读,了解阿道夫·希特勒是如何真正掌权的。

  Hitler poses with hat

  魏玛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一直在等待掌权的机会。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该党于1919年以德国工人党的名义成立,不到一年就改名为纳粹党。阿道夫·希特勒几乎从一开始就成为党内的核心力量。他的演讲魅力、戏剧性的集会、反对《凡尔赛条约》的25点纲领,以及将激进的民族主义与反犹主义结合的理念,都是他的资本。根据韦纳大屠杀图书馆的说法,他对党的生存至关重要,以至于在短暂辞职后,党内领导人放弃了反对他全面控制的立场。到1921年,他已成为纳粹党的独裁主席。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党建立了自己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SA),并在1923年发动了失败的啤酒馆政变。尽管政变很快被镇压,但法律手段使希特勒免于最高法院的审判,他的五年叛国罪在几个月内被缓刑。出狱后,希特勒开始着手扩大党员队伍,并将精力转向通过现有制度获取权力,而不是通过公开的革命。

  纳粹党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自己的基础,到20年代末,注册党员已达18万人。通过出版物和公开演讲,希特勒不断完善党的纲领。新的组织结构使纳粹党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从而更好地获得政治支持。

  Hindenburg is sworn in as president

  啤酒馆政变后,纳粹党试图渗透的法律体系就是著名的魏玛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由温和的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起草的共和国宪法。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这位政治家本更倾向于君主立宪制,但被极端分子推向了共和制。他建立的新政府是一种议会制度,赋予国会广泛的权力,20岁以上的人都有投票权,政党享有比例代表权。

  然而,对于更激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来说,共和国还不够激进,许多经济界人士也反对民主。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几乎从共和国成立之初,左翼和右翼的叛乱就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战后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是一个持续的问题,许多德国人认为政府接受《凡尔赛条约》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罪行。尽管接受条约是当时最不坏的选择,但条约的惩罚性措施严重削弱了德国并加剧了经济形势。特别是在极右翼,该条约被用作反对政府的战斗口号——纳粹党急切地利用了这一点。

  BBC等媒体广泛报道,魏玛的比例代表制进一步削弱了共和国。在这种体制下,从未出现过稳定的多数来组建一个强大的政府。这样的比例代表制使得像纳粹党这样的小党派得以在国会站稳脚跟。

  Hitler co<em></em>nfers while on campaign

  根据韦纳大屠杀图书馆,纳粹党通过冲锋队的组织、宣传和恐吓并没有立即转化为选举的成功。1928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只赢得了12个席位——不到3%的选票。但1929年的华尔街崩盘严重影响了依赖美国投资的德国。失业率飙升和贫困人口激增再次引发了国家的动荡,给了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一个机会。他们在1930年的选举中赢得了18%的选票,1932年赢得了38%的选票,在国会中赢得了230个席位。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对1932年大选的分析表明,希特勒的选举支持主要来自农村和历史上的新教地区。纳粹党通过削弱竞争对手的力量,拉拢更多的支持者来扩大集会规模,以及利用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来获得支持。毕竟,俄国革命仍然是整个欧洲焦虑的新来源,德国保守的上层阶级将希特勒和纳粹视为抵御国内此类事态发展的有用堡垒。

  虽然对纳粹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上层阶级,但几乎所有选民群体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受到该党的影响。传统的左翼、右翼和中间派政党未能提出明确的替代方案,他们彼此之间也一直不和,这使得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中最大的集团,尽管他们在总数上处于劣势。

  Hitler salutes from car

  作为啤酒馆政变后重组纳粹党的一部分,阿道夫·希特勒试图控制冲锋队。根据韦纳大屠杀图书馆的资料,大部分由退伍军人组成的“棕色衫军”对其他政党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恐吓。希特勒任命了新领导人弗朗茨·冯·所罗门来灌输纪律。但他所做的改变主要是战术和形象,而不是使命,冲锋队仍然是纳粹主义的暴力工具。

  南非冲锋队的暴力行为,从暗中恐吓到政治暗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德国媒体从未将希特勒和纳粹视为严重威胁。据《大西洋月刊》报道,魏玛报纸将该党及其领导人描绘成果断而善意的流氓,而不是恐怖分子。所有政治派别的报纸都对纳粹宣称的改善德国命运的意图给予了温和的赞扬,有时也对他们的策略进行了温和的谴责。这种“姜”式的处理方式意味着SA的大部分暴力事件没有被报道,或者被错误地描述了。

  并不是说德国媒体从未报道过暴力事件——如果不是完全受纳粹宣传的束缚,报纸确实回应了该党对共产主义威胁的担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共产党在1932年开始变得温和。但那时损害已经造成了。最初反对纳粹主义的传统保守政党开始与纳粹的追随者合作,像媒体一样对他们的暴力行为不屑一顾或假装无知。

  Hitler and Hidenburg shake hands

  虽然纳粹党在1932年大选后是国会中最大的单一集团,但它远未获得多数席位,甚至在同年晚些时候的临时选举中失去了选票(根据《华盛顿邮报》)。提前选举的原因是各党派无法组建一个有效的联盟——自大萧条开始以来,这在德国国会一直是难以捉摸的。为了发挥作用,现任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开始依靠魏玛宪法中的一个怪癖:第48条。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宪法第48条赋予德国总统广泛的权力,在紧急情况下无需议会授权即可采取行动,这是一个定义不清的术语。这篇文章允许布吕宁与保罗·冯·兴登堡总统合作,尽管受到纳粹和共产党的强烈反对,仍能制定政策。但到了1932年,他的地位已经站不住脚了。他的继任者弗朗茨·冯·巴本不受欢迎。然而,尽管巴本有缺点,纳粹党在选举中获胜,兴登堡还是拒绝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总理。巴本和总统身边的顾问们都在寻求另一种联盟——将纳粹作为一个次要的、可控的伙伴(根据《大英百科全书》)。

  希特勒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兴登堡,他拒绝接受总理职位。即使在1932年纳粹战败后,没有他们也不可能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兴登堡于1933年1月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此后不久,国会大厦大火使希特勒得以动摇兴登堡,暂停公民自由,为彻底瓦解德国民主铺平了道路(根据国家二战博物馆)。

百读八八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